近日获悉,我校ug环球会员登陆教授、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姜伯乐教授撰写的《关于加强我国原始创新成果保护的建议》先后被农工党广西区委、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政协、农工党中央、中央统战部采纳。该建议全文如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不惜花费高额的版面费也要把文章发表在国外SCI期刊,如《Cell》、《Nature》、《Science》,把原始创新的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无条件送给欧美国家。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8年至2018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2272.40万次,相较于2017年统计,数量增加17.4%,排在世界第2位。SCI数据库2017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36.12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8.6%,其中中国第一作者论文32.39万篇。
我国大量具有重大原始创新的优秀科研成果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流向国外期刊,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是损害国家核心利益。原始创新凝聚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与科研资金投入,本该首先服务于我国社会建设,大量的成果外流,被国外的同行阅读、评判,使国外过早了解到这些科研创新成果,为其他国家获得并分析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动向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情报,带来严重的科技信息安全隐患,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二是丧失民族应有的学术话语权。中国是科研强国,中国的科研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国际上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由于这些文章绝大多数以英语撰写,并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使中国在国际上并没有占据应有的学术优势与科技话语权。三是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国家投入了巨额的经费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为论文到国外发表有些还需要价格不菲的论文发表版面费。国内同行如果想阅读这些文献,科研单位又不要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或订购国外的刊物。
为此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从国家的整体评价体系建设来推动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价体系的优化,不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和SSCI发文数量作为大学和学科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而把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重要学术组织或期刊任职、研发成果原创性、成果转化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制定分层评价标准,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加强同行专家对被评价者实际科学贡献的定性评价,避免评价只看论文数量及其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
二、重设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四唯”倾向。制定灵活机动的人才评价体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一事一议。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三、建立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内期刊首发的制度。各科研单位应修改和完善论文成果奖励制度,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在国内发表的奖励力度应不低于在同类国外期刊发表。
四、打造国内一流期刊,增强原创科研成果国际话语权。尽快组织相关单位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商讨制定符合国情的论文评审制度,培育高水平办刊编辑人才。打破对科技期刊的机制束缚,让期刊在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之路上形成独立、自主、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结合大数据这一发展趋势,实现对期刊的开放存取,促进国内外研究者检索、下载和阅读。发展国内英文版顶级科技刊物,根据期刊自身特征,增强中文语种期刊向英文语种期刊的转变力度,使英文科技期刊达到整个期刊的15%左右,并通过多种渠道刊登国外研究者的成果,针对特定的期刊适当扩大刊登论文的数量。
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审查管理制度。制定科研项目涉密管理办法,在签订科研项目合同之前,必须要对项目进行保密级别鉴定。加强科研成果涉密管理,尤其在开展成果申报、展示、推广时,严格履行保密审核、审批手续。